说到抹茶,我们总是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日本,“宇治抹茶”更是其代表,深入人们的生活饮食之中。
然而,抹茶(Matcha)却是源于中国,兴起于唐朝,鼎盛于宋朝。
唐朝年间,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(碾茶),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。当时碾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。茶经记载:“始其蒸也,入乎箪,既其熟也,出乎箪。釜涸注于甑中,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,散所蒸牙笋并叶,畏流其膏。”
宋朝时期更发展为茶宴。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、大文豪蔡襄在《茶录》中评述斗茶方法:把团茶击成小块,再碾成细末,筛出茶末,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,注入沸水,泛起汤花品尝色、香、味,佳者为上。
清朝,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:“古者茶必有点,其硙茶(抹茶)为撮泡茶,必择一二佳果点心,谓之点心,谓之点茶。”
但中国自明代以来,开始流行冲泡饮茶,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。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――茶磨,也随之绝迹。中国抹茶形成历史断代,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。
相反,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,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。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、社会道德、品行修养融为一体,将饮茶上升到“道”的高度。独具特色的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,引为国宾之礼,誉为日本之最。
茶筅是古时烹茶时的一种调茶工具。它是由精细切割而成的竹块制作而成。茶筅成为日本茶道中必备之物,用以调搅粉末茶,再冲入适量的凉水,然后快速地用茶筅搅拌起泡。
普通茶虽然含有极高的营养成分,但是茶叶里真正溶于水的部分仅仅为35%,大量的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们当做茶渣扔掉。而抹茶是茶叶深加工后所得的超微粉体,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比茶叶更高。一碗抹茶里的营养成分超过30杯普通绿茶,吃茶比喝茶更能够汲取营养。
变喝茶为吃茶,不仅是一个饮食习惯的改革,同时也是适应快节奏现代化生活的需要。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,用茶筅点茶喝的人已经越来越少,抹茶更多的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。绿色的抹茶食品成为餐桌上绿色的鲜花,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。